真金白银花样“留人”“逆向招工”提前破局******
春节将至,一场没有硝烟的“招人”“留人”大战已在佛山企业悄然打响。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,春节前多家佛企纷纷发放坚守岗位奖、返职补贴、路费补贴等稳岗礼包,用真金白银留人留工。更有佛企已率先跨省“逆向招工”,提前打响了招工“第一枪”。春节后,过百场现场招聘将在佛山紧锣密鼓地开展,预计对外发布超2万个就业岗位。
文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嘉敏 通讯员麦恺文
订单排到4月
多家佛企率先跨省“逆向招工”
新年伊始,总部位于佛山顺德的家电企业格兰仕开启了“开年就是冲刺”的模式,目前该公司的外贸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份。其中,微蒸烤产品、洗碗机等健康家电产品依然是订单主力,带空气炸功能型的微波炉也成为订单的新增长点。
为了确保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,保障高效供应,在今年春节更大规模的工人“返乡潮”到来之际,2022年12月,格兰仕率先在全国“逆向招工”,参与广东人社部门组织的招聘活动,奔赴广西贺州跨省区对接用工,同时也在茂名、肇庆等地开启前期招聘宣传活动,提前打响招工“第一枪”。
“为了让更多务工人员及时、 全面了解企业信息,我们的招聘专项工作组直接下沉到乡镇一级,在广西劳务输出密集区域展开招聘宣传,形式包括与当地村委建群联动、招聘宣讲,由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一对一解答。”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,春节后,格兰仕还将全面启动2023年大招聘工作,面向社会推出数十种技工岗位,首批计划招收5300人。
多家佛山企业也纷纷“抢跑”起来,提前为春节前后生产经营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。2022年12月30日在佛山举行的助企纾困专场招聘会上,27家企业共提供了4559个岗位,涵盖一线普工、装配技工、测试工程师等岗位,共吸引了10190名求职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应聘。
紧接着,1月11日-14日,佛山人社部门抢抓节前务工人员的返乡时点,组织三家用工体量大的佛山企业到甘肃省陇南市参加现场招聘活动,提供冲压工、丝印工、压铸工、装配工等岗位,招聘人数超1200人。现场有130名务工人员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。有参会企业表示,这些节前招聘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节后招工难题。
“稳岗留工”礼包
佛企“用薪”也“用心”
在“逆向招工”的同时,佛企更是想方设法“留人留工”。
提升薪资和个人成长空间,是企业提升人员留岗率的不二法宝。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LED及其应用产品的企业,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刘静宇告诉记者:“作为制造业,在2022年大环境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,我们还是不断完善薪酬增长机制,福利待遇有所提升,并发放了年终奖。”同时,企业打通职业发展渠道,让员工在职业发展上有“盼头”。得益于一系列组合拳,刘静宇透露,目前公司约有4000名员工,预计春节后的返岗率会比较高。
春节“稳岗留工”,佛企“用薪”也“用心”。记者了解到,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、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、佛山市顺德区东菱智慧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佛山重点企业,纷纷发放如带人补贴、路费补贴、返职补贴、夫妻住房补贴、坚守岗位奖、准时到岗奖等多个稳岗礼包,用真金白银提前留人留工,努力形成“老乡带老乡”的稳岗机制,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,促成企业与员工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其中,有顺德企业对春节留守的7-8级员工提供福利:除夕到年初三将安排班车送员工往返顺德大良购物、游玩,除夕到年初三留守员工还可在公司饭堂免费就餐。为了鼓励员工节后返职,该企业还将对春节后正式开工三天内返职的7-8级员工给予返职补贴,并对1月26日-3月5日期间返职和入职的老员工和新员工补贴车费200元/人(需返职/在职满1个月)。
此外,佛山市总工会已全面启动“情暖劳动者·喜粤过大年”新春系列活动,送出4500份“年夜饭”礼包、近6000份年货慰问包。其中,暖心“年夜饭”礼包用于慰问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企业异地务工人员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、医务工作者等。
节后“重头戏”
佛山全市集中开展过百场现场招聘
“重头戏”还在春节后。据悉,为保障异地务工人员顺利返岗,佛山人社部门将学习借鉴往年好经验、好做法,提供“点对点,一站式”劳务协作地区务工人员免费接送服务,省市两级预计组织专列(车)不少于10班(次)。
节后招聘会更是重中之重。春节后,佛山人社部门将集中开展100余场现场招聘活动,10场直播带岗系列活动,对外发布超2万个就业岗位。
目前,佛山人社部门已在佛山人才网上线“春节企业用工服务专题页”,广泛收集企业用工信息,将为重点企业、重点群体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招聘活动。招聘形式也将与时俱进,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,本地招聘和外地招聘相结合,为重点企业提供直播带岗、专人对接等服务,多种形式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。
在节后用工高峰期,佛山人社部门还将组织企业“走出去”帮助解决用工问题,统筹五区奔赴黔东南州、广西、云浮等劳务协作地开展系列招聘活动,重点吸纳生产一线工人。
“我们的订单情况还不错,年后将会到黔东南州,在当地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开展招聘,计划招700-800名一线技术工人。”刘静宇表示,除了现场招聘,公司还鼓励老员工内推新员工,并设立了具有吸引力的推荐奖。“与很多公司只发给老员工不同,我们对新老员工都有奖励,加起来最高可达2500元。”
破解“用工难”
校企共育技能人才
岁末年初,既有企业“招工难”,也有求职者感叹“找工难”,这背后是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错位。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佛山,解决这一矛盾显得尤为急切。
近日出炉的2022年四季度“佛聘发布”报告显示,从求职者文化程度的供求来看,职高/技校/中专学历求职者的求人倍率最高,达到了2.26,反映了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,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。
佛山群志光电有限公司正是对技能人才求贤若渴的企业之一。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在佛山形成了智能制造的生态体系,对机电类、自动化、数控类、工业机器人等专业的技能人才需求非常大。”
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,有助于院校培育更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,破解部分企业用人短缺的困局。对此,刘静宇表示,国星光电较早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开展了探索,目前效果显著,不少研发岗位人才就是从大专院校招聘进来的。
同样重视技能人才培养的还有格兰仕。通过协同培养、名企跟岗、现代学徒制、格兰仕订单班等人才培养项目,格兰仕展开了多元化的校企合作,积极融入教学与管理工作,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最优资源保障,提升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时效性。2022年,共有1946个技校实习生在格兰仕接受了体系化的技工职业教育与实践培训。
截至2022年底,佛山全市拥有接近120万技能人才。佛山正从政府、企业、学校、社会等多个层面,持续推动技能人才精准培养,加快建立从技校生到产业工人再到技术领军人才的成长成才梯队,为推进“制造业当家”提供坚强人才支撑。
久违的返乡:“都在庆祝团聚的不易”******
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(记者 袁秀月)2023年春节来得尤其早,进入1月份,在外的游子便陆陆续续踏上返乡的归途。
这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。官方预计,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.95亿人次,将比去年同期增长99.5%,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.3%。
在这个春节,很多家庭实现了久违的团圆,人们带着期许迎接农历新年。
北京西站,返乡乘客带着行李踏上回家路。袁秀月 摄“庆祝团聚的不易”
2023年春运第9日,作为北京客运量最大的火车站,北京西站迎来客流量攀升的一天。这天,全国铁路、公路、水路、民航共发送旅客4114.1万人次。
53岁的李霞是这4114.1万分之一,她的目的地是四川宜宾。李霞在北京从事餐饮行业二十余年,对以前的她来说,过年回不回家都一样。“因为假期短,光路上都要两天两夜,花钱不说,来回跑还晕车难受。”
年轻时她在外打工,两三年不回家过年是常事。父母也体谅,总是劝她别回了。前两年因为疫情,春节她都待在北京。然而前段时间,当李霞再次跟母亲说不回家时,母亲却有点不高兴。
“她心里有点不舒服,她年纪大了,身体也不好,现在就盼着我回家,后来我说回家她才又高兴了。”李霞说,今年她身边在外打工的人基本都回家过年了,这次回去她要待个十几天,多陪陪母亲。
北京西站候车大厅。袁秀月 摄60岁的陈立强最牵挂的是孩子,他在北京做了二十多年的室内装修,往年他都正常回老家漯河过年,然而在外工作的孩子都不回来,家里人从来没凑齐过。今年一家人终于能一起过节,他特别高兴,还说今年过年会更隆重一些。
早早回家过年的陈萌能明显感觉到,今年的年味儿更浓了。“因为都是好几年没回家,所以赶集买东西的人特别多,都是在庆祝团聚的不易,我家也比两年前过年多准备了些年货。”
疫情期间,31岁的陈萌迎来身份的重要转变,成为了妈妈。孩子出生以来,一家人都没回家过年。今年春节,她和丈夫早早选择自驾从北京回许昌老家。这几天,老人特别开心,孩子也到处跑着玩。
游客在兔子形状的“许愿卡”上写下心愿为新年祈福。 汤彦俊 摄“最想念家乡的一碗米线”
对于中国人来说,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,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停下来休息,感受久违的团聚带来的喜悦,抚慰心中淡淡的乡愁。
来自云南玉溪的罗鹏,来北京已有六七年。他和哥嫂在北京开了一家手工店,前两年他们都没回家过年,今年哥嫂仍待在北京看店,罗鹏一人坐上了回家的高铁。
罗鹏说,他们老家过年有很多民俗活动,比如舞龙舞狮、踩高跷等,过年还要拜年、守岁、吃宵夜,非常热闹。但让他最想念的,还是家乡的一碗米线,在别的地方吃不到那个味道。
进入而立之年后,父母一直操心罗鹏的人生大事,往年因为没回家过年躲过了催婚,他调侃,今年算是躲不过去了。
北京西站,返乡乘客带着行李踏上回家路。袁秀月 摄陈立强今年回家也有两件大事,一是看看6个月大的小孙子,回家前他特地在网上给孙子买了小汽车。二是小儿子今年过年要定亲,他得在家里好好张罗。
他们老家的习俗是,当年定亲当年结婚,如果过年时定亲,年底结婚最好不过。现在老家办婚礼已没有限制,他想尽快把小儿子的婚事给定下来。
对陈萌而言,这个春节没有特别的事要做,因为回家比较早,年货也是在家里置办的。她打算多回几趟娘家,多陪陪父母,珍惜跟家里人在一起的时间。如果有机会的话,一家人在老家拍个全家福。
北京南站候车大厅。袁秀月 摄新的期许
三年间,新冠疫情反复延宕,让很多人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。在记者的采访中,多位受访者都表示,今年最大的好消息是“一家人都‘阳康’了”、“家里平平安安”、“家里老人身体健康”。
“疫情三年,几多欢喜几多愁,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。这三年间,我们家总体来说还算不错,家人都平平安安的,我已经挺高兴了。”陈立强说,干他们这一行的容易出意外,所以挣多少钱都没有平安健康地活着重要。
李霞关心的还有她的工作,她透露,这几年,疫情对餐饮行业冲击比较大,“老板没有生意,员工就没有工资,钱有点不好赚”。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,餐饮业复苏回暖,他们的工作也渐有起色。
同时,罗鹏的手工店生意也慢慢好起来,来店里的顾客明显多了,他希望明年的生意越来越好,最好能在北京开一家分店。
农历腊月二十四,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日假期,上海的商场、街头处处洋溢着红红火火的喜庆氛围,吸引了不少民众前来感受年味。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2022年,张跃考上北京某大学金融专业的研究生。研究生阶段需要外出实习增加实践经验,但受疫情影响,实习机会减少。他希望,未来在实习就业方面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。
记者注意到,在17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,国家统计局表示,随着经济的好转,就业需求的扩大,岗位会相应增加,2023年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。
此外,有关负责人表示,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,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,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,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。
新年新气象,春节将至,过个好年、来年讨个好兆头,这也成为人们共同的期许。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人名为化名)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